饮食常识Manual
双管齐下PG电子app下载倡导健康饮食新风尚
作者: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冷博峰(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油脂是人类三大营养素之一,食用植物油是人类的重要副食品,其重要性仅次于粮食。大豆和油料是我国重要粮食和油脂兼用作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农产品。食用大豆含有的异黄酮等有益物质可以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大豆和油料压榨后的副产物饼粕作为畜牧业主要蛋白饲料来源,对保障我国肉蛋奶供应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最主要的动物蛋白饲料原料。我国作为养殖业大国,豆粕在饲料粮中占比较高,国内饲用豆粕几乎全部来源于进口大豆。受人口总量和饮食习惯等影响,我国是食用植物油和肉类消费大国。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2032)》统计,2022年食用植物油消费量高达3425万吨,人均消费量23.2千克,肉类消费量高达9877万吨,人均消费量69.97千克;但食用植物油和大豆自给率仅为30.7%和16.1%。近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大豆油料供应链缺乏韧性的问题凸显,亟需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从调需求和稳供给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提倡健康饮食新风尚,全面提升大豆油料生产能力,推进大豆油料产业振兴,抓稳抓牢“油瓶子”,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具有重要意义。 从消费需求方面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日均食用油消费量25-30克,即年均9.13-10.95千克,日均畜禽肉消费量40-75克,即年均14.6-27.38千克。受传统饮食习惯影响,目前我国居民食用油和肉类人均消费量均远超膳食指南推荐标准,这既容易增加超重肥胖和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也增加了大豆油料的供给压力。 为此,未来应提倡健康饮食新风尚,进一步加强普及和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营养知识,增强居民的营养意识和饮食素质,引导消费者注重多元营养与健康消费,适当减油增豆,实现科学合理膳食PG电子app下载。一是提倡以蒸、煮、涮为主的烹饪方式,推广并加强多样化的膳食营养,增加豆腐、豆浆、全谷物、深色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控制油脂和肉类的摄入。二是推进实施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职工的健康饮食管理,在食堂内提供均衡、安全、营养丰富的膳食。三是加强居民膳食营养监测,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从稳供给方面来看,提升大豆油料的生产供应能力十分重要。应以大豆多样化种植、油料多元化供给为抓手,毫不松懈抓好大豆油料生产,持续全面提升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 因地制宜推进大豆多样化种植。一是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2年起我国在多个省份试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利用间作套种方式,尽量做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未来可在试点基础上,扩大黄淮海、西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面积,探索幼龄果树、高粱等作物套种大豆种植模式,促进大豆增产。二是开展粮豆轮作。粮豆轮作可以发挥大豆的固氮肥田作用,为东北、黄淮海地区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提供良好土壤条件。未来可扩大东北、黄淮海地区耕地轮作面积,支持粮豆轮作,促进养用地结合。三是稳步实现盐碱地种植。我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已育成一批耐盐碱大豆品种,降低盐碱地含盐量技术日趋成熟,亟需加大现有耐盐碱大豆品种栽培技术的配套和推广。四是合理确定食用大豆和油用大豆的种植比例。多年来,中国大豆消费形成了压榨需求和食用需求两个主要的应用方向,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压榨领域PG电子app下载,国产大豆主要用于豆制品加工等食用领域。未来在鼓励种植高油大豆的基础上,也应继续鼓励食用大豆种植。 完善生产者补贴和农业保险制度。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地试点实施,未来可在测算玉米与大豆成本收益和比价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平衡收益差距,调高大豆补贴标准,特别是高油高产大豆的补贴力度。通过生产者补贴引导农户合理轮作倒茬,建立“玉米+大豆”“玉米+大豆+经济作物”等基本轮作制度。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县覆盖面。探索“保险+期货”项目,为大豆种植提供市场化保障措施。 统筹推进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冬油菜的最大优势是不与粮争地,增加土壤有机质。未来可在产油大县奖励、扩种油菜补贴、水稻油菜轮作补贴、油菜适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措施的基础上,加强统筹,扩大产油大县奖励规模,加大轮作补贴力度,推广长江流域冬闲田扩种油菜。在春油菜主产区,对轮作倒茬、饲草轮作等提供补贴,争取扩种部分春油菜。将各项扶持措施与社会化服务、品种改良、科技推广等结合,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综合性扶持机制。 促进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发展。在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基础上,以扩面提质增效为主线,加大对山地种油支持力度,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树,加快建设高标准油茶林。通过良种良艺良法,加快油茶科技成果推广落地,培育一批高质量油茶新型经营主体和优质品牌,强链延链,发展精深加工,促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广猪鸡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降低豆粕添加比例”。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采用经济、精准的饲料配方,减轻因动物过量摄入蛋白质而排出的尿氮或粪氮对环境承载的压力。二是鼓励使用菜籽饼粕、棉籽饼粕、花生饼粕、葵花粕、芝麻粕、亚麻饼粕、胡麻饼粕等其他植物性蛋白原料替代豆粕,加快推广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试点。以一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的乙醇梭菌蛋白具有广阔前景,争取加快实现工厂化条件下无机物大规模生产优质蛋白原料。三是建立现代饲草产业体系,推广农闲田种草和草田轮作,增加全株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黑麦草等优质饲草的动物摄入,减少饲料粮消耗,探索适合各地资源特点的饲料配方结构。 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和核心技术突破。机械和种子对扩种大豆油料十分重要,需进一步加大对相关农机装备研发应用的支持力度,包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补贴,及时将新机具纳入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依托种业振兴行动,将大豆油料纳入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大豆油料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推广高油“双低”品种和适合稻稻油模式的早熟耐密高产多抗优质油菜品种,大力推广种子包衣、集中育苗、超高密栽培、免耕无人机飞播飞防、侧深施肥、低损收获等轻简高效技术。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PG电子appPG电子app